梅州市綠野原生態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梅州市綠野原生態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Meizhou lvyeyuan ecological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招商熱線
      13823890216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聯系人:盧先生

      手機:13823890216

      郵箱:shanquanyou2015@163.com

      微信號:S13823890216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麻壩村


      企業新聞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梅州抓“機械化”裝備破解農業“用工荒”
      更新時間:2015/7/31 17:19:33 來源: 瀏覽次數:1199

          “我們現在一天輸出8萬斤柚子綽綽有余,以前我要雇30個工人一天才有2萬斤!”楊守盛迫不及待地告訴筆者。


          在楊守盛的柚園——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恒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柚基地,肩挑背扛式的人工采摘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山地果品運輸機械裝置。楊守盛說,以前一個工人一次最多只能輸出80斤柚子,現在有了山地果品運輸機,一次就能輸出1000-2000斤?!霸景雮€月才能摘完的柚子一周就搞定了?!爆F在,楊守盛更加自信,生產率的大幅提高讓他能更自如地掌控市場。


          這一切得益于廣東省梅州市農業部門制定推行的山地農業機械化配套和推廣5年大行動計劃。通過多年探索發展,梅州已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大體系”的農業機械化研發推廣模式,成為廣東省山區農業現代農機發展的新“標兵”,廣東省農業廳山地水果生產機械技術示范推廣現場會連續3年在梅州舉行,推廣“梅州經驗”。


      001.jpg


          2013年11月14日,廣東省水果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現場會在梅州市雁鳴湖金柚公園召開。圖為山地果園運輸機搭載高壓噴霧器噴灑農藥。梅州市農業局供圖


          “用工荒”變“攔路虎” 未來誰種地? 山區農業遇瓶頸


          “在家種田,不如外出掙錢”、“要想奔小康,必須背井離鄉”已悄然成為許多農民的“順口溜”。近幾年,城鄉二元結構與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改變著農村的生產力要素與環境,大量農村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拋棄種田選擇進城務工。城市發展了,農田卻荒廢了?!坝霉せ摹背蔀檗r業發展,尤其是山區農業發展的“攔路虎”,不斷挑戰著我國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敏感神經。


          梅州全市山地面積1800萬畝,耕地不足250萬畝,是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近幾年來,梅州文化旅游產業方興未艾,強力帶動梅州農業轉型升級,梅州農業品牌化、市場化跨越式發展,培育了以梅州金柚、平遠慈橙、嘉應茗茶為代表的大批知名品牌和脫毒河豚、四季荔枝等名優新奇特農產品。然而,果園、茶園多處山地,坡高路陡、交通不便。相對于平地園區,在傳統勞動生產條件下,生產管理、采收運輸等作業難度大、用工多、效率低。特別是近幾年,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梅州7成以上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向城進軍”,留守老人和婦女成為農業生產主力軍,“老齡化”、“婦女化”現象突出。


          “現在想雇人很難,農忙的時候每天120元工錢也雇不到人干活?!闭勂鹩霉せ?,許多種養大戶感同身受。不僅沒人干活,不少區域土地利用逐漸走向粗放,農作物復種指數下降,撂荒現象日趨明顯。未來靠誰種地?如何種地?成為擺在梅州農業乃至整個中國農業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回鄉人”當“新農人” 致富耕山崛起 機械化解困發展動力


          與外出返鄉的新生代農民工“種田不如老子,喂豬不如嫂子”截然不同,梅州涌現大批“致富耕山”新農人群體。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介紹,梅州種地的群體演化出兩大類:“致富耕山”與“耕山致富”群體。前者是從事一二三產業的個人或法人,積累了一定資金后規?;s土地、招聘專營人員、高端規劃產業鏈條,以工業化的理念來運營農業,他們是新時期的莊園主或職業農民。后者則指一直靠農業謀生的散戶,規模不大、數量眾多、土地分散、財力有限。


          致富耕山群體對投資開發現代農業,有想法、懂行情、敢作為。他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豐富的商業經驗,種起地來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動地靠山吃山,而是更強調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掌握,以及對現代農業理念的貫徹。劉玉濤相信,致富耕山群體將會成為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標桿,不僅是推動農業商業化的主流載體,也將成為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


          近幾年來,梅州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已發展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特色區和休閑養生度假圣地。特別是長壽之鄉和富硒資源優勢,梅州現有8個縣中,4個是“長壽之鄉”,其中蕉嶺縣為“世界長壽鄉”,長壽縣比例占50%;梅州全域富硒土壤數千平方公里,平均含量達0.53毫克/公斤土,比國家標準高出30%以上。優越的富硒長壽優勢不斷吸引來自珠三角、港澳臺乃至整個華南區的財團、個人蜂擁到梅州休閑旅游和投資合作,催生致富耕山群體迅速崛起。對這批“職業農民”來說,他們更注重生產效率,追求集約化、規?;r業生產,傳統效率、效益雙低的人工勞作已不能滿足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山地農業機械化恰逢其時,完全符合當前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肖健是廣東梅龍柚果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談起山地農機對公司的影響,他有太多話想說。目前,梅龍柚果基地主要使用了挖穴機、除蟲機和水肥一體化設備等機械,單挖穴機一項,就為公司節省了80%以上的成本?!耙郧伴_墾200畝左右的柚穴,20個工人同時作業,需要近15天時間,費用至少2萬元;現在用挖穴機,只用一周時間,費用也就三四千,不到原來的1/5?!鄙降剞r機的廣泛推廣應用,為解困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提供了有效辦法,極大促進了梅州以水果和茶葉為主的山地農業的發展,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耕山種果(茶)熱潮。近兩年來,梅州新開墾的水果面積近15萬畝,茶葉面積達2萬多畝。


          一個中心 兩大體系 實現丘陵山區農機研發推廣一體化


          今年是梅州成立中國南方丘陵山區農業裝備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的第3個年頭。研發中心成立之初,梅州農業機械化配套生產體系、山地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體系建設同時啟動,正式拉開了“山地農業機械化配套和推廣”5年大行動序幕。這是我國目前唯一針對南方丘陵山區農業裝備的研發平臺,輻射服務范圍達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浙江等省。


          針對南方丘陵山區農機發展問題,成立一個專門的研發機構的想法源自2009年。當時,梅州市農業部門與國家柑橘產業技術體系機械研究室(華南農業大學與華中農業大學團隊)合作,在梅州市梅縣區、平遠縣、大埔縣等多個山地果園進行山地果園運輸系統的試驗示范應用探索。這次探索成效喜人。通過在果園綜合應用鏈式貨運索道、鋼絲繩索牽引式貨運機、單軌運輸機、雙軌運輸機以及電動遙控噴霧機、管道恒壓噴霧機、滴灌自動控制器等機械,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緊缺問題,大幅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單氣動和電動修枝剪,就能提高10-12倍的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節本增效。


      004.jpg


      2013年7月,國家柑橘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機械研究室主任洪添勝教授講解山地果園鋼絲繩牽引貨運機研發和應用情況。梅州市農業局供圖


          為增強科技支撐,為山地機械化發展搭建長效平臺,梅州市農業部門依托廣東振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強對外合作,近兩年相繼買斷(或建立合作)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中心等單位的農業機械(特別是山地機械)專利,陸續引進果園挖穴機、修剪機、變頻恒壓噴藥機、山地運輸機等系列山地農業生產和加工機械,在梅州本地進行落地轉化。從事山地農業機械化的科研工作者有了專門的實踐和應用基地,科研成果轉化的渠道暢通了,實踐檢驗結果也能得到及時反饋,真正搭建了中國南方丘陵山區農機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005.jpg


          2013年7月1日,梅州市農業局、中國南方(梅州)丘陵山區農業裝備研發中心分別與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簽訂多種山地果園現代裝備技術(專利)合作協議、轉讓合同。梅州市農業局供圖


          該研發中心生產的山地果園自動化輸送設備等山地農機受到廣大水果生產大戶的青睞,致富耕山群體成套購買,耕山致富群體抱團購置,除了在梅州本地推廣外,還銷往貴州、浙江、廣西、福建、江西等地,在江南大部分地區產生了很大影響,逐步被用戶認識、接受,至目前山地果園自動化輸送設備推廣應用近200臺(套)。


          除成立研發中心這一“硬件”平臺外,梅州市農業部門著重在人才和技術兩方面搭建梅州農業機械化發展“軟件”平臺。一方面通過市級農機協會,定期組織農機技術培訓,培養了一大批熟練農機手;另一方面,以研發中心為依托,注重技術創新,著力研發食物凍干設備、苗圃場種苗營養袋自動化裝料設備等多種先進農機設備。


          山區農業披“機械戰甲”  效率效益“雙提升”


          現代農機的推廣對梅州農業生產的影響已超出了想象,果園高壓修剪機、果園高壓噴藥機、山地果品運輸機等大批農機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使梅州農業在效率與效益方面獲得雙豐收。比如果園高壓修剪機,每天可修剪5-8畝地,而傳統手工修剪,每個熟練工每天只能手動修剪8分地,修剪機的使用使生產效率提高了6-10倍。


          而像楊守盛一樣的果園,安裝山地果品運輸機后,不僅輸出果品量大幅提高,而且操作也變得十分便利。只需使用遙控器控制,加上卸貨時間,每次也不過5-8分鐘,生產效率幾十倍翻番。


      圖為梅州山地果品運輸機示范。梅州市農業局供圖


          梅州在山地農機研發與推廣方面的做法引起了廣東省農業廳的高度關注。自2013年開始,廣東省水果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現場會便連年在梅州舉行(今年預計9月舉行)。廣東省農業廳潘雪芬副巡視員指出,梅州的成功探索不但為兩翼山區解決“用工荒”開創了一個模板,也有效推進了廣東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乃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懊分萁涷灐背蔀樾聲r期山區農業農機發展效仿與學習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除了山地農機外,在水稻機械化及無人機植保上也大有所為,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推廣之路越走越寬。在種糧大戶李志新的合作社倉庫里,整齊停放著拖拉機、收割機、播秧機、育秧機等機械,靠著全程機械化和規?;a,李志新今年早晚兩造的畝產已達到2400多斤,按照優質品種每斤1.7元的售價計算,李志新已實現種糧收入160多萬元。據了解,去年梅州全市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達60.2%,農機總動力達145萬千瓦。


          而在無人機植保上,梅州市農業部門以梅縣區南口鎮田園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為試點,今年6月專門舉行病蟲綠色防控無人機演練。直徑4米的植保無人機在遙控器的控制下,在距地1-2米的高空中均勻的噴灑農藥,1小時噴灑100畝,3天的工作量減少至1個上午,防控效果卻提高了10-20%。


      002.jpg


      2015年6月,梅州在梅縣區南口鎮舉行病蟲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無人機演練。梅州市農業局供圖


          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結合山區條件,研發更多適合山區農業特點的農機產品,才能切實解決用工荒難題。劉玉濤提出,未來,梅州農業山地機械化發展將向3個方向延伸:“輕便化”、“傻瓜化”和“多功能”。生產的山地農機設備不僅要適合山地行走和運輸特點,還要注重“人性化”設計,操作簡單上手,并具有多種田間作業能力。此外,還應注重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把培育與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主攻方向。而在這方面,梅州農業已卓有成效。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梅州市成立農機合作社共94個,入社成員3551戶,服務農戶37158戶,機具數量達16311臺(套)。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